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栏目 > 校园文学
2024届保送班优秀习作赏鉴(续)
发布时间:2023-11-30作者:供稿:高中语文组点击数:697

前言:

近些年来保送考试作文题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篇幅要求分为150—200字的小作文、500字的中作文、700——1000字的大作文,按立意来源分为供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兼话题限制作文按材料性质还可分为寓言故事性材料、时事类材料、特定现象概括类材料、话题对辩类材料、话题探讨型材料等。相比高考作文题,保送考作文题因学校而异,呈现种类多样、情境约束更复杂的特点,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吃准题目具体任务指向和中心立意,就可在写作思维上施展才能。考场上的写作思维最基本、最核心的是什么?应该是联想思维和辩证思维前者保证考生在必要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迅速获取印证观点的材料,后者保证文章的思辩价值,使之具有观点的普适性、个人的独创性,当然还有政治正确性。

保送班的写作训练只能就写作核心思维能力展开,北外、上外、外三校题为基本题型的基础上,选编、原创系列命题,训练考生考场应对能力,同时也展示保送班学子才华

(保送班作文指导老师:李永

 

命题一:

在你试图说服他人时,“听”是否比“说”更为重要? 

提示:在任何良好的对话中成为中心,不是看你的嗓子是否比别人大,而是看你能否静听不同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观点,特别是那些你不同意的观点,总是能让你获知更多。花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倾听别人必须一吐为快的意见,即使你很是确定自己的立场。了解和尊重他人的立场,是说服人们接受你的立场的第一步。(引自某年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试题

 

                “听”的力量
                                                                  高三7班 刘一丹
 

当我们在试图说服他人时,对话中的两人形成了两方,即“倾听”与“表达”。无论是我们站在“说服他人”这一目的的本身,还是走出来看,“听”都比“说”更重要。

在他人表达时的倾听,实为一种使别人能充分、自由发表自己观点与看法的尊重。孔子在与其弟子子路、曾皙等人谈论时,充当“倾听者”,让弟子们自行发表观点。无论是听见子路“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粗鲁冒进言论,还是公西华“愿为小相焉”的谦逊,孔子都并未干涉,而是让他们充分表达,直到最后才亮明观点,也足以让人信服。英国议会之辩论传统与法国三级会议的历史,都保留了双方尊重等待发言的时间,让上、下议会,市民、骑士与贵族的观点都能被捕获。这何尝不是一种倾听的尊重?

在说服他人过程中,只摆出尊重的态度而完全不表达观点,也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所以“听”也蕴含了一种蓄势待发,深藏不露后有力的反击。《答司马建议书》中,面对司马光的多次指责,王安石都没有做出回应,只是倾听。终于,在此书中强有力地反击了他提出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控诉。《老人与海》中,面对众人的劝阻,圣地亚哥只是默默听着。在与大海鲨鱼的搏斗中,以其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说服了质疑他的人。当对方滔滔不绝,抖露内心所思所想的“说”时,蓄势待发,深藏不露的“听”发,发觉对方的一切漏洞,再适时反驳,更能达成有效的说服效果。

“听”的力量在现代社会,演化成一种面对世界各方压迫性言语时的沉着,一种听完后以自身实力说服对方的自信。“一带一路”被首次提出时,中国面对西方国家的质疑沉得住气,与沿线国家携手发展,并组织“一带一路峰会”,以成功的姿态使世界各国向其靠近,“倾听”他的声音。这时,“听”的力量才真正被发挥出来:它沉着的倾听并自信的说服,让“说”者变为“听”,而“听”者开始了更具说服力的“说”。

在整个说服过程中,“听”可谓是层层推进:以看似毫无攻击力的形象出现,却又能有力扭转局面、说服他人。这便是“听”的力量。

(任课老师:熊士军)

 

             先听再说

              高三1班 张语晴

    有人把“说服”比作一场战争,把“说”比作武装输出,以压倒性的多“说”成就胜利。其实则不然。“说服”应该是一门艺术,“先听再说”才是第一要义。

    “听”让“说”更有一针见血的力度。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听”有利于了解对方距离“被说服”还差些什么,从而“语出惊人”,达到直指人心、说服力强的效果。君可见孙权劝学,先听吕蒙之辩,再从他“军务繁忙”的托辞入手,找到切入点展开说服,终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佳话。“听”是说服成功的钥匙,若求力度,非“听”不可。

    “听”让“说服”有理解的温度。“说服”不是战争,它没有锋利的硝烟味,而应是心心相近的温床。孟子劝齐王行王道,先悉心倾听了齐王弄不清自己释牛而以羊易之的行为之恼,充分理解了齐王的困惑,方以“君子远庖厨”之理明之,让齐王感到豁然开朗的同时细品“他人有心”被“忖度”的温度,更愿闻孟子之详。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推动“说服”之帆前行的,是“听”温暖的海风。

    “听”让“说服”有真理的深度。事实上,“说服”与“被说服”并非绝对,而可能互相转化,苏格拉底的友人在狱中劝他逃跑的“说服”正是一例。格黎东的耐心倾听让这场“说服”在苏格拉底精妙的思想里升华,从“说服者”到“被说服者”转变,“听”在这场生死攸关的真理之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这场“说服”成为跨越历史的永恒。“说服”不是只求结果的博弈,“听”抹去唇枪舌战的枪林弹雨,为真理准备了弹性空间容身保安。

    综上所述,想要“说服”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那么,先听再说!

(任课老师:苏小莲

 

     听说并行,有理有据

        高三7班 涂婧文

人们总会希望自己的观点、看法被他人所接受,但不同的观点间的碰撞总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这时,“说服”就成了观点碰撞与交融的最佳路径。可是“说服”不仅需要有自己的观点,也要有说服的对象,因此听取他人的观点,再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才形成了“说服”。

既想让人信服,那么就要听出他人观点中的漏洞,从逻辑、内容等各个角度分析他人的想法,并抓住其中的问题、矛盾、失误与虚假。若只是无视他人,只管表达自我,不仅不能将人说服,反而容易因为忽视他人,而导致其更加不服。李佳琪售卖79元一支的眉笔,在受到是否定价过高的质问时,没有设身处地地为消费者考虑,正视质问。而是发泄一般用“这么多年你们工资涨没涨?”“一直都是这个价。”的反问和理由来搪塞消费者。只管维护自己,为商品辩解。既没有了解到消费者的痛点,也寒了他们的心。因此,只有先听取别人的想法,才能有理有据地取反驳,去说服

既然已经听了,那么下一步便就是“说”,将观点输出表达。若只是抓住痛点或者漏洞,而无法将反驳的话语组织、输出,那结果也只能是将委屈全咽进肚子里,有苦说不出,有理说不清了。因此,“说”也是说服中的重要环节。《石钟山记》中,苏轼探寻验证石钟山名字的由来。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郦道元所想和渔夫船工所见其实与苏轼最后验证的结果相差无几,却因表达的简略或不会言说笔写而让真相无法流传。因此,知后要能言,才能更好地达成说服的目的。

总而言之,要想“说服”,“听”与“说”二者缺一不可。听而后有理,说而后能服。唯有听说并行,才能有理有据地进行“说服”。

(任课老师:熊士军)

 

命题二

有三个问题希望得到你答案:

什么事让你热血上涌?

当今世界需要怎样的变与不变?

你想要更多人了解什么

(引自新民周刊首届青少年社论大赛题

以上问题任选其一,据此写一篇400—1000字文章

 

选题你想要更多人了解什么

 

      父权的影子

       高三7班  娄舫 
 

爸爸被父权的影子笼罩。爸爸在12岁那年就失去了他的爸爸。但是12岁实际已经很大了,父权的思维早早有足够的空间形成。爸爸是他爸爸妈妈的第六个孩子,前五个都是女儿。他带着全家七口人的期望出生———呼,终于是个男孩儿。爸爸来到这个世界上,虽说“万众瞩目”,但除了多一口肉多一块糖的小恩惠,他并没有在童年体验过父权制的利好。否定教育,这不是传统儒家文化的谦卑观念的影响,这是父系大家长的权威需要得到维护的体现。否定的精髓不在于根据爸爸的观点做出回击,否定只需要将爸爸的话全盘打倒。这一场否定的大浩劫在爸爸的童年一直持续,他的爸爸死后还有他的妈妈、他的五个姐姐乃至全村人接力。爸爸如此成长,在18岁离开了家乡,自认为离开了父权的影子。可是这影子从来没有自爸爸身上剥离。爸爸去读书,去见识,去工作,他面对比家乡广阔得太多的天地去做出反应,而他踏出的每一步身后,都悄然落下父权的影子。他在公司一步步摸索,举酒讨好了很多领导;他回到家乡,理所应当地享受优待;他结婚生子,又在不经意间否定了他的女儿。父权的影子为他带来了更多的利好,也为他带来了更大的痛苦。对自我的审视建立在认清自我的基础上,但在父权的影子下,爸爸看不清自己。爸爸并不是没有改变,他用他小小的爱竭力阻止父权的影子笼罩在我们的小家之上。爸爸的每一点改变,都是对他成长的文化的背叛。

    我被父权的影子笼罩。初二的时候,我第一次在上野千鹤子的书中看到“父权制”这个词,这种文化体系和社会组织模式的形成带来的特权让我感到迷茫、痛苦和不安。我在班里做演讲、我激昂地辩论、我如饥似渴地获取新知识新观念……我将社会新闻与波伏娃的“第二性”做对比、我深刻地反思上野千鹤子的“厌女”、我对《看不见的女性》中一串串数据感到愤怒……我在四年间迅速成长,我在很多社会问题上具备了相当的敏锐度。可是,在很多身边小事上我却仿佛被蒙上了眼睛,小时候最先熟识的事和物很多都已被父权的影子笼罩,而我如此自然地生活其中。我是一条向往在没有污染的大海里生活的小鱼,我奋力地游,为地球的海洋环境呼喊,却没想过数数自己所处的小溪流有多少红色塑料袋。幸好我现在仍然可以数一数,人对自我的认识是流动而没有止境的,我还是一条在自我探索的旅程中发现并渴望消除更多污染的小鱼。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被父权的影子笼罩。广告里说,美貌是一个女人最大的资本。小时候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深奥,于是我去查询资料。因特网告诉我,资本是能不断增值的东西,我想美貌并不是,否则为什么大家都在担心眼周皱纹和脱发?于是我又查:什么是会被单方面评估并随着时间贬值的?因特网告诉我说,是商品。我想只要是在如此文化与社会中被养育的孩子,就注定被父权的影子笼罩。我们为两性设定好了一套规则,我们物化、性化、矮化女性,限制、忽视、压制男性。这套文化和社会组织模式以不同程度伤害了每一个人。可是只要屏除社会上的杂念,我们就会听到女性主义一直的发声。这是人类的发声,也是我们不失去她们的唯一办法。

    父权制的影子一直存在,它是所有房间里的共同存在的一块落灰结网的角落,它是使大地阴霾密布的一朵乌云,它压迫着所有人。

    可是只要在正午的阳光下行走,我们的身后就不再会有影子,也只有如此,我们能够亮堂堂地看清自己。

(任课老师:熊士军)

 

:当今世界需要怎样的变与不变?

 

求初心之不变,愿世安而应变

         高三7班  张芯蕊 
 

往历史的负轴回望,东方巨龙已然屹立七十载有余,多少先辈以热血荐轩辕;多少星火已熊熊燎原;多少青年之声振聋发聩;又有多少山河为之动容。站在历史的今天,看世间百态,品社会变迁,我们沿着星河变换的轨迹向前演进,踏着四季轮回的脚步不断延续。变,是顺势而变,不变,是初心不移。

社会永远有光明和黑暗两面,中国共产党在一次又一次地救赎黑暗中的怨魂。社会要变的就是顺势而变,愿世安而变。为了拯救那些走上歧途的青年,《预防青少年犯罪法》颁布;为了打击网络犯罪和诈骗,国家反诈中心软件出现在手机界面;为了不让毒瘾泛滥于社会,缉毒警察不再能自由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社会的齿轮要永远向前滚动,创新之变和文化传承之变给这个社会注射了新的活力。从虚拟展馆到投影重现,从考古盲盒到出圈奔马,创新为古老的传统文化来去了新的生命力,使原本守在深闺的文化穿过久远而悠长的岁月,直击当代社会人的心灵深处。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发展科技,创新引领成为了强国的必经之路。“天眼”FAST顺利建成,让人类看到了更遥远和浩瀚的宇宙;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让人们无不感叹中国的强大;华为芯片自主研发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人在无声科技战中的不败精神。当下的社会要变,要看准时机,变社会黑暗为光明磊落;变传统文化为生动活宝;变创新矮子为科技巨龙,社会之变永远在路上。

从孩童时期就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教会我们的是:“人之初,性本善。"不论是百年以前的烈士之躯还是建国七十载以来的中国共产党,一言一行是善的累积,是义的追求,也是爱的体现。中国共产党爱人民,体贴人民,走进人民。从改革开放到脱贫攻坚,从建成小康社会到疫情防控,每一次,中国共产党都走在人民前方,不变初心,不忘使命。如今正当盛世,中国的强大让我们衣食无忧,让我们平安健康。我们不必像先辈那般前赴后继,也不必如英勇党员那般鞠躬尽瘁,但我们需时刻牢记,善乃人之初,行善事,积善德是我们的"不变”。不知从何时起,一只狗犯错也成了自私的人类施暴和践踏生命的理由;键盘侠的横空出世让无数生命如流星陨落;掠杀稀有动物以满足利益获取的事件数不胜数,在这些事面前,人类选择视而不见,甚至选择加入队伍。那怜悯之心,那些善意和善举都逐渐泯灭。一次又一次,勇敢者站出来大声说不,却被这个社会用语言和锐利的潜规则暗算和伤害,剩下的只有妥协和下跪。如果必须要在人性之间来回揣测,那这个社会不需要恶语相向和暗算使坏,需要的是不变的善,不灭的热情和永恒的爱。

当今社会要变,也需不变。变,是责任所指,是时代所需,是形势所趋。不变是善念不变,初心不改,使命不忘。变与不变,皆为当代如此盛世所需。

(任课老师:熊士军)

 

命题三:

①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开云在线登录入口,在一群羊面前设置了一个栅栏,当第一只羊跳过栅栏之后,后面的羊也跟着跳了起来,之后有趣的一幕发生了,心理学家把铁栅栏移开之后,其他的羊好像并不知情,继续跳跃。

这个开云在线登录入口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简要分析。

②某著名武术家说过,我不怕有人练一万种招式,就怕有人把一招练一万遍。

请考虑这句话的隐含前提,做出合理的解析。

 

选题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开云在线登录入口,在一群羊面前设置了一个栅栏,当第一只羊跳过栅栏之后,后面的羊也跟着跳了起来,之后有趣的一幕发生了,心理学家把铁栅栏移开之后,其他的羊好像并不知情,继续跳跃。

这个开云在线登录入口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简要分析。

 

     羊群效应,众争勿往

     高三7班  周飞羽

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自己并不会思考事件的意义。羊群效应是诉诸群众谬误的基础。经济学中羊群效应是指市场上存在那些没有形成自己的预期或没有获得一手信息的投资者,他们将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在生活中,更多表现在对主流的盲目跟风上。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即“群体性盲动”。最典型的例子是鲁迅笔下的阿 Q,在不知道“革命”是为何物的情况下,因一句“阿Q,同去同去”稀里糊涂地加入了革命党,然后稀里糊涂地成了替罪羊,最后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

这一效应在勒庞的《乌合之众》中得到了最完整的诠释,个人融入群体,其鲜明的自觉性格也在群体的无意识行为中淡化,甚至消失。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智力差异削弱了,个性也消失了。异质淹没在同质中,无意识的特点占了上风。有意识的个性消失,无意识的个性得势,感情和思想通过暗示和传染,被引到某个方向,可能立即就会把所暗示的思想变成行动。

于是,在强烈的群体意识和不对等的信息瀑布的冲击下,我们都变成了阿Q,变成了羊群。想要在这场与自我,与舆论的博弈中胜出,我们能做的真的很少。因为在社会的舆论大环境下和自我观念的冲突对决中,我们会产生自我怀疑,开始否定自我,最后随波逐流,美其名曰“审时度势”。在电影《浪潮》中,老师只用了一周时间将学生变成了堪比法西斯纳粹的极端分子,但他采用的方式其实非常简单,制定一些简单、可服从的规则,穿着统一制服,有统一的组织。但就是这些举措消除了差异与个性,让学生走向极端。当多数人发表了意见之后,那部分少数人就会削弱自己的独立性,选择屈服于绝对大多数人的意见或者干脆选择“沉默”,成为听话的羔羊。可见,在如此激烈的对抗中维持自我的意识,固然是一件难事。

想要摆脱集体的控制,重新掌握思考的自主权,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在外界因某一讯息慌乱时,冷静思考,想想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时刻观察舆论走向。做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众争勿往”。

(任课老师:熊士军)

 

选题某著名武术家说过,我不怕有人练一万种招式,就怕有人把一招练一万遍。

请考虑这句话的隐含前提,做出合理的解析。

 

精而后博 所向无敌 

高三7班 曾思筠

    武术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不怕有人练一万种招式,就怕有人把一招绣一万遍。”表面上看,我们可以理解为专攻某一领域比广泛学习更重 因此我认为它揭示了一个学习的规律——先专注所学把一招练到精 ,再去把其他招式先学到精。下面前的学习处理好。谷爱凌在周末训练滑雪,专注所学把一招练到精,再去把其它招式学到精。

    社会上有一个热议的话题:我们需要专才还是通才?认为,如果“专才”是指那些在一个领域深耕的专业人才,“通才”是广泛涉猎但没有深入研究的人,则专才对社会发展有更为关键的作用。在学校里,一个学科的各位老师就是该科目的专才,医院里不同科室有不同的专家 。大学阶段,人人都要选择一个专业学习,不再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科。这是一个各行各业都需要专才的社会。

    “练一万种招式”难道要完全否认吗?在生活中,掌握多种技能的人常被冠以天才之名。中学阶段,我们同时处理多个学科,接触多个学科的知识,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但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人才还是会有某个方面是格外突出的。中学时期学到的那些与未来专业无关的知识也会被渐渐淡忘。可见“练一万种招式”的前提在于把一招练好。只是肤浅的了解而不钻研细节与“不会”并无两样。

    因此我认为要拓展自己的能力,要先把自己眼前的学习处理好。大家熟知的谷爱凌用周末训练滑雪,工作日则潜心学习,心无旁骛,才同时在体坛和考学上取得大满贯。雨果奖得主海涯认为自己先是银行的员工,才是作家,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另外寻找专门的时间写小说,但两条线互不干涉,稳步向前。

    我们作为学生,将来会面对许多急需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关头。找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竞争力,我们就像小时候为了升学四处参加竞赛一样,去考证,考研,出国留学。我们最终看似掌握了一万种招式,却没有一种真正能给自己自信,让你所向披靡,相反,我们在群体竞争中迷失了自我。不是招式没有用,而更多是心浮气躁,太过功利。真正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如同一层层涟漪向外推开,每一层都是完整的圆弧。

    我们不必被社会赋予我们的焦虑裹挟着前进,因为看着别人过自己的生活,既物化了他人也模糊了自己。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准方向,而后脚踏实地耕耘,把一件事做好再做另一件事。

(任课老师:熊士军)

 

命题四

“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一封文言文写成的邮件引发关注。邮件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教师苏湛,在他授课的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中,他给了22名学生零分,因为他们的期末文章被判定为抄袭。

为了避免学生们为此“道歉、申诉、求情”,苏湛老师特意写了一封邮件发给学生们,言辞犀利,明确表示“此分不改”。 “抄袭剽窃、沐猴而冠之丑行,诸恶之首,天下所共诛,必不容也”。对于认真完成文章的学生,苏老师予以表扬,并表示:“人各有能,不能强求,但诚实勤勉,皆系赤子。”

请从因果联想的角度分析苏湛老师对抄袭零容忍的态度。400—1000字

②三年新冠大疫貌似渐行渐远,但人类不得不认真思考并希图解决一个古老的难题:一种顽固的疾病到底应当用什么样的药才能治愈?

病与药,是一对相生而又相克的关系。请展开联想,把这一对关系阐述明白。字数400—1000字。

选题

 

抄袭不可容,原创诚可贵

高三1班  胡雅琪

古人云:毋剿说,毋雷同。可见抄袭剽窃一举措千百年来受人唾弃。在国科院,苏湛老师对抄袭者零容忍,他对抄袭者给予零分。或许许多人认为苏老师应当网开一面,他的处罚过于严重。但抄袭可耻,我赞成苏老师的行为——对抄袭行为零容忍,坚持原创至上。

抄袭,是对于原创的不公。古有晏璧剽窃他人之作而未能遂愿,今有大学生抄袭他人作品作为期末作业上交被判定为零分。窃取他人之劳动成果,实无异于盗窃行为,随意攀折他人之花枝。倘若有朝一日,盗窃成为合理的行为,则社会的公平正义将被颠覆。而这样的抄袭文章倘若获得较高分数,就是对认真完成作业同学的不公,是对原创作品的蔑视,是对社会创作环境的亵渎。综上可知,抄袭不可容忍。

原创,实为可贵者也。原创并非易事,原创由创造者一番心血凝结而成,又经过千锤万练磨炼而成。创作之路途坎坷,原创之果实珍贵。而对于原创作品的尊重,除了要保护版权,还要打击抄袭剽窃之作。苏老师对抄袭零容忍的行为,也正是对原创的保护。给予抄袭者零分的成绩作为处罚,也正是对于抄袭行为的打击,对于原创的保护与自主完成作业同学最好的鼓励。

苏湛老师的对于抄袭零容的态度,不仅是对抄袭者不正确学习态度的惩戒,对于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的支持与鼓励;而更是对于学术问题的一种回应。今年来,学术抄袭,“搬运”事件层出不穷,学术研究之真实性与原创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学术环境需要净化,我们的社会环境也需要净化。坚持反对抄袭,坚持鼓励原创行为应当成为公民的社会责任。

(任课老师:苏小莲)

 

选题

 

以药治病 ,因病创药

高三7班  刘一丹

病与药,二者相生相克,却又相辅相成。从古至今,无论是人的身体、思想还是社会生活领域,都出现所谓“病”东西。与此同时,“药”也由无数医药家、学者专家倾力研发创制,并投入“治病”工程之中   

顽固的疾病究竟需要怎样的药?首先,我们需要分析病症病因是什么,才能找出其对应的药。

    在思想领域中,“病”代指着社会国家里思想上的落后与隐患。在风起云涌的战国时期,六国贿赂秦国,相继被灭的狂妄与勾心斗角,即可称为“病”,而《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则是警示世人与劝诫人们团结一致的“药”。五四运动时期,鲁迅先生以更为直观的《药》为名的文章,揭示了社会社会中受封建压迫的愚昧无知人们思想上的病。他以笔为戎,振臂高呼,寻找解放中国人民思想的“药”,凭借“自由、民主”的新思想,剔除扎根在人们脑子里的“病”。四川摩崖造像被毁容,也暗含着人们对文化保护意识薄弱的“病”。由此,国家文化保护单位立即采取行动,修复文物,提高人民素质,这也是“药”。

    在社会生活中,“病”也可以是国家社会运行中不合理的规则、制度或需弥补的失误。王安石变法正是基于病态的“三冗局面”、危机日益加深而诞生的“药”。“药”也可以是辛亥革命中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烈士。社会运行机制中的腐败贪污,都作为“病”,需要整顿清理,全面从严治党的“药”弥补,还给社会一个廉洁、服务于人民的政府。

    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病”可以被“药”治好,但当“药”无法如我们的想象一样治好顽固的“病”,甚至还引发出新的“病”,我们又应如何面对呢?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人们用大数据来解决信息推送缺乏精确性的“病”,却又引发了视野局限的“新病”。政府叫停高污染产业,但环境问题也只是治标不治本。面对这些未根治的“病”,新的“药”又被不断的推出:人们逐渐熟悉了大数据的算法,将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碳达标”“碳中和”的战略被提出,让绿色发展得以落实。

    由此看来,“病”与“药”相生相克,就在于:“药”治好了顽固的“病”、多变的“病”,反过来又促进药的迭新。为了彻底根除病,人们拼尽全力创造更新的药。“药”中的各种漏洞也推动着“药”的完善,故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这便是“药”与“病”的关系了。

(任课老师:熊士军)

分享到: